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人工智能 » 正文

周鸿祎「追风」,360「转型」

作者:伯虎团队 来源:伯虎财经 264808/14

前段时间,在互联网30周年晚宴上,周鸿祎和马化腾相逢一笑。马化腾调侃周鸿祎是“网红的红”。过去一段时间,周鸿祎是*可以和雷军比肩的“行走的流量”,无论是拍卖迈巴赫、举办“360车展”,还是车展爬上车顶、参与试驾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,都在社交网

标签: 大模型 360 周鸿祎

前段时间,在互联网30周年晚宴上,周鸿祎和马化腾相逢一笑。马化腾调侃周鸿祎是“网红的红”。

过去一段时间,周鸿祎是*可以和雷军比肩的“行走的流量”,无论是拍卖迈巴赫、举办“360车展”,还是车展爬上车顶、参与试驾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,都在社交网络刷足了存在感。

频繁刷脸的背后,凸显着360在大模型上的野心。

360早已过了*之年。2017年,360公司在A股借壳上市,估值一度接近5000亿,但到了今天只剩下了510亿。这几年360曾尝试了不少新业务,但大多不了了之。截止到今年一季度的财报,360的净利仍在下跌。

追风多年的周鸿祎把赌注压在了大模型。早在去年3月,360就推出了*代通用大模型“360GPT”,近日还发布了国内*免费安全大模型,以及联合15家大模型发布了新一代“AI助手”。从通用大模型到探索大模型的场景应用,周鸿祎带领着360赶赴每一个风口。

不过,值得思考的是,大模型是那个正确的选择吗?

1、360大模型的“追风速度”

2022年底,OpenAI旗下的 ChatGPT横空出世,拉开了AI时代的序幕。360的反应速度也非常快,仅比百度文心一言的发布时间晚了2天,就带来了360智脑大模型1.0版本。

周鸿祎表示,这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发布,只是向观众演示目前的产品雏形。但尽管如此,在发布会现场,周鸿祎还是邀请了观众对“360智脑”进行提问。

虽然问答质量仍有瑕疵,但在发布会后,360的股价还是高开了约7%。外界认为,相较于百度文心一言的“录播”发布,360的“直播”发布显然更具噱头,或许这也是周鸿祎明知道“360智脑”还不成熟,却仍要“把孩子抱给大家看看”的原因。

360“追风”大模型,或许也是从这时候就定下基调。三个月后,“360智脑”大模型已经迭代至4.0版本,360也陆续发布了360AI搜索、360AI浏览器、360AI数字人平台等AI产品。

这几款大模型应用的市场反馈也不错,据“AI产品榜aicpb.com”6月榜单显示,“360AI搜索”用户访问量继续领跑国内AI应用市场,自4月起已连续3个月位居国内产品增速、全球增速榜榜首。

360旗下的另一款AI产品“360苏打办公”则位列国内增速榜第11,其访问量更一度超越了老牌办公软件WPS。

一直以来,周鸿祎都更倾向聚焦大模型应用本身。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,周鸿祎就表示,通用大模型训练的都是通用的知识,接下来的竞争会聚焦于场景应用。

他认为大模型有两条路,一条是越做越专,另一条是越做越大,后者是OpenAI的发展路径,前者则值得国内企业去探索。

果不其然,进入2024年后,360便带来了几款通用性更强的大模型应用。今年4月,360上线的“360AI办公”,内含100余个AI应用,涵盖图片处理、写作辅助、文档编辑、视频制作以及文档模板等五大核心场景,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办公需求。据悉,“360AI办公”上线首日用户访问量就有近2000万。

7月,周鸿祎在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宣布“360安全大模型”正式免费,并表示互联网安全将正式迈入AI时代。另外,360宣布将与15家大模型合作,联手发布新一代AI产品“AI助手”,并内置到360国民级入口产品。

在周鸿祎看来,AI大模型不是产品,而是能力,能力要结合场景才能发挥价值。所以,360旗下的大模型产品或许还不是业内技术实力最强的,但*可以说是覆盖面最广且落地速度更快,周鸿祎擅长追着风口跑,360也以“追风速度”来打造产品。

2、AI版的“360软件”

不过,从360所发布的一系列大模型产品来看,其之所以能够具备“追风速度”,很大程度是360将过往运营经验和成功路径,都直接复制到大模型产品中,这恰好是360最驾轻就熟的玩法。

首先,是360作为国内头部的搜索引擎服务商的优势,以搜索为入口,能找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应用场景。

今年以来,大模型厂商们都不约而同押注搜索场景,包括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知乎等都发布了AI搜索产品或功能,近日,连OpenAI也发布了AI搜索引擎SearchGPT。

周鸿祎认为,OpenAI本来做的是ChatGPT,现在又做了一个SearchGPT,到底是Search好用还是Chat好用,现在还无法判断,但至少说明AI搜索已经成为大模型的一个重要场景。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无论是学习、工作甚至是娱乐,搜索引擎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,用户也早已养成了搜索习惯。

大模型从“Chat”到“Search”的趋势改变,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用户对于“提问”的接受度仍低于“搜索”,或许是不擅长基于提示词来提问,又或者是觉得搜索得出的答案更为直接,这也就孵化出“搜索+AI”的发展路线。

相较于在新应用领域里面探索,对于现有应用的AI化改造有机会创造更大、更快的商业化价值。据QuestMobile统计,过去一年里有超过四成的AIGC应用出现了流量倒退现象,部分高流量App的卸载率已经高达70%,周鸿祎“先打熟人局”显然也是一记妙招。

其次,360大模型产品依然贯彻“互助共赢”理念,在“360AI办公” “360AI助手”身上,我们都能找到360安全卫士的身影。

虽然360安全卫士是一款网络安全软件,但其同时也集合了不同软件开发商的产品。用360的理念来说,是通过开放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,但本质上就是开放平台为其他软件进行付费推广,从而进行流量变现并实现盈利。

对360而言,这种模式自然有不少好处。比如360无需自行研发,就能一键集成所有软件,在大模型应用领域也同样如此。

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大模型能说自己在所有任务上都是最*的,在周鸿祎看来,如果市场上还没有一个“超级应用”,那就由360来做这个“集结者”。

360与友商们一起将市场蛋糕做大了,才有可能分享更大的蛋糕,这也是传统的互联网思维。目前,360AI大会员体系已上线,会员订阅价格是216元/年,除了会员费之外,随着360AI产品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入口,其还可能获得更多的流量收益。

最后则是免费。近日,周鸿祎宣布在今年3月发布的360安全大模型将正式免费,他更放出豪言,表示要把大模型拉下神坛,不希望大模型成为少数厂商奇货可居赚钱的工具,而是让每个企业都用得起、用得好。

值得一提,“免费模式”也是360杀毒软件能否快速占领市场的原因。在中国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,很多人都有过被木马、网站病毒攻击的经历,此时国内杀毒软件的需求很大,但大部分软件都是收费的。

这时候,360却选择另辟蹊径,通过免费模式让360杀毒软件实现了弯道超车,如今看来,360似乎希望在安全大模型再一次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。

但互联网的“免费模式”早已是公开的秘密,先免费再收费的套路也层出不穷,即便是360杀毒软件所谓的免费,也是建立在广告弹窗、为其他软件引流的模式上,最终安全大模型是否能够做到“0收费”,恐怕还得打一个问号。

但不管怎么说,360这三张“王牌”打下来,“免费”的流量有了;“大模型集结者”的气势有了;“搜索引擎”的入口有了,再加上周鸿祎的“表演式”发言,360大模型在热度上显然已经*不少。

3、周鸿祎的“吸金能力”

回看周鸿祎近两年来的每一次亮相,不管是公开场合的发言,还是品牌站台、直播宣传,可以说其每一次出现都是名场面,周鸿祎的“有效亮相”,也在一点点地改善着360的业绩。

据360 2023年年报显示,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90.55亿元,同比减少4.89%;净亏损4.92亿元,同比收窄77.65%。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.24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65.84%。

360在财报中提到,在“360智脑”大模型的加持下,旗下产品的“AI含量”也不断提升。以互联网增值业务为例,全年用户付费表现同比提升50%,素材产量较无AI提升200%,对应的收入增长到约11亿元。另外,互联网全系产品收入同比提升65.58%至1.38亿元。

从以上业绩数据来看,360去年的表现只能说“勉强扭亏”,还远远不到大幅吸金的程度。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,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2.4-3.5亿元,亏损额进一步扩大。

自2018年上市以来,360的业绩一直不太理想,只有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时实现正增长,在这之后,营收从2019年开始下滑,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开始下滑,直到2022年转入亏损状态。

360业绩不佳的原因,主要在于商业模式固化,缺少新的收入来源。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,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是360收入大头,但近年整体市场环境不景气,也带累了互联网广告业务,去年360这块业务的收入下滑了4%。

360的第二大块收入是安全及其他业务,但近年其安全产品用户数持续下滑,PC产品的平均月活数从2017年的5.15亿下滑至去年末的4.7亿。

这两大块业务的萎缩,跟当下用户越来越反感强制弹窗、强制安装软件也有关系,随着联网法律法规的持续完善,近年360也因“流氓弹窗”被多部门点名要求整治。

因此,360的大模型业务才会被寄予厚望,成为公司眼中的“救命稻草”。周鸿祎曾在直播中透露,今年上市的“360AI办公”产品计划在*年实现1亿元营收。

当然,1亿元营销对当下的360来说,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,但在旧产品讲不出新故事的背景下,这已经是360*的选择了。

但最终360大模型业务还能走多远,目前来说还有许多未知。一则是国内用户的“付费订阅”习惯还需要培养;二则是搜索引擎端的收费模式还需要探索,在这里植入广告的难度要较以往更大。

除了收入端备受压力外,发展大模型的成本也不少,360去年的研发费用为31.04亿元,占营收比例34.28%。而且,大模型的边际成本并不会随着规模而降低,反而是越来越高,更考验公司的存储成本、推理成本、管理成本等。

不过,或许是因为周鸿祎在聚光灯面前一直非常高端,反而让360的业绩变得更为低调,这可能也是周鸿祎的策略——“折腾”自己,为360争取更长的时间窗口,探索大模型产品的不同场景和商业模式,让AI大模型能够成长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
近日,360已经开始在智能终端发力,推出了大模型儿童手表,据说周鸿祎也一改过去“不带货”的态度,表示可能为自家产品带货。

周鸿祎纵横互联网多年,跟他同期发展的大佬们大多已经退居幕后,而周鸿祎却从“红衣教主”熬成了“红衣大叔”,依然活跃在聚光灯之下,光这一点也值得一份肯定和尊重。

只是,只凭周鸿祎这一腔热血,是否就能让360口碑逆转,并在大模型市场占上一席之地,只能说“大叔,还得再加把劲”!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联系电话 021-51376502,谢谢。

热门推荐

微软折腾一年没搞定,OpenAI 能用 AI 搜索挑战谷歌吗?

来源:伯虎财经 作者:伯虎团队03/01 10:45

合作伙伴